遗产继承引发纠纷 家事调解弥合亲情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家事调解室作用,将调解贯穿审判全过程,调审结合,寓调于审,边调解、边审判,近日成功化解一起继承纠纷案件,解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有效弥合亲情,维护了家庭稳定、社会和谐。
颜小某与颜某系父子关系,1997年颜某与袁某再婚后,三人共同组建成了新的家庭。2022年2月,颜某病逝,颜小某与袁某因对颜某留有的一套房产、养老保险、公积金、丧葬费、抚恤金等归属问题产生纠纷,一纸诉状告到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徐凤杰和法官助理张晨立即与双方当事人通过电话沟通了解事实,并组织排期开庭。首次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双方你来我往,对于财产归属问题分毫不让,因为双方的对立情绪严重且关键证据缺失,法官休庭并告知双方补足证据择期再审。在等待再次开庭期间,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陆续因感染新冠病毒病倒,审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法官坚持利用线上平台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突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使当事人在庭上恢复家庭身份,以母子相称,直观感受上不断缓解双方对立情绪,同时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回忆起共同生活二十余载的点点滴滴,唤起互相之间的亲情。在法官及助理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双方态度有所缓和。随后,法官和法官助理立刻安排了当事人再次开庭,终于在第三次庭审调解过程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庭审结束后,袁某拿出锦旗十分感动的对法官说:“感谢法官把我们的事情放心上,我们家的事其实说小不小说大也不算大,但法官一直这么耐心地为我们沟通调解,带病给我们开庭,真的是太负责了,这面锦旗我很早就做好了,请一定收下”,法官说,“这都是我们份内之事,虽然事情可能并不太大,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关乎到一个家庭和谐的大事,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负责处理每一个案件,尽全力去化解每一起家庭矛盾,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就是我们的心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家庭的健康、和睦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家事少年审判庭将进一步挖掘工作潜力、激发制度活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探索家事纠纷化解有效途径,履职尽责,担当有为,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发力,为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