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网

Harbin Daowai District People's Court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善意执行促和解 助企纾困获双赢

  发布时间:2023-09-28 09:01:19


近日,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解决小微企业目前的囹圄困囿,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成功执结一起涉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基本案情】

2015年,哈尔滨某装饰材料公司与哈尔滨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借款29万元人民币用于公司经营,期限36个月,该装饰材料公司承诺以公司经营收入偿还银行的贷款本息。借款期限届满后,该装饰材料公司只偿还部分本金,银行多次催还剩余本息无果后,将该装饰材料公司起诉至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法院判决该装饰材料公司一次性偿还全部剩余借款本息及违约金20余万元。2022年,银行以当事人未履行判决偿还借款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经过】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立即进行调查并约谈相关当事人,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无法还款原因。该装饰材料公司属于典型的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融资回款慢。“公司迫于银行追缴借款的压力,为了加快复工复产我们不得不继续对外举债,公司经营遇困境。”该装饰材料公司法人林某对执行法官感慨道。执行中,法院经过调查,全面掌握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经查,除一套作为公司办公场所的抵押房产外,未发现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如何既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又能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成为摆在法院执行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执行法官经过调查和分析研判后认为,涉案企业是暂时遇到了困难,仍有重获新生的机会。为此,执行法官多次把双方当事人组织到一起,讲政策、摆道理。一方面,如果启动抵押房产拍卖程序,拍卖周期较长,会极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导致破产倒闭;而且涉案房产需整体处置,价值较大,变现困难,一旦流拍,银行债权亦难以实现,对双方来说是“两败俱伤”。反之,如果暂不对该装饰材料公司采取限高、立即拍卖房产等强制措施,能够达成和解,分期履行,银行及时“放水养鱼”,企业恢复“造血功能”,实现“双赢”。两种方案,利弊自现!

【执行成果】

经过执行法官数次不懈努力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一是银行对该装饰材料公司的困境表示理解并同意解除对其账户的冻结措施,并解除限制高消费、不予以失信惩戒;二是该装饰材料公司承诺在延期履行期间先偿还剩余贷款本金,再分期还清贷款利息及违约金。

和解协议达成之后,该装饰材料公司积极筹措资金按期将本金陆续还清。银行见此情形,主动放弃了部分利息及违约金,不再限定余款还款期限,允许其继续贷款扩大经营,该公司重获新生。

“感谢道外法院执行局的‘不抛弃、不放弃’,竭力促成和解协议的达成,让我公司重获新生,为道外法院点赞!”2023年8月11日,该公司法人林某给道外法院执行局送来了锦旗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典型意义】

执行工作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竭泽而渔”,法院执行在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上尽力而为,更加突显法治人性化。今后,道外区法院执行局将继续秉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持续完善和积极探索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工作机制和最佳司法路径,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