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道外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家事少年审判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情况。党组成员、副院长藏晖主持新闻发布会,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徐凤杰作新闻发布。多家省市媒体应邀参加发布会。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认真落实全国少年法庭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问题的关切,不断创新审判模式,打造少审品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全面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立体网络,为辖区内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落实“三项规程”,审慎处理涉少刑事案件
道外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始终坚持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是适时召开庭前会议,提高涉少刑事案件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二是庭审中,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用未成年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注重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依法为未成年人指定辩护人,对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因故确实无法到庭的,邀请合适成年人参加诉讼,充分保障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三是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落到实处,判后将涉案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整体封存,在送达判决书的同时,送达犯罪记录封存决定书,不向未成年人犯所在学校、用人单位送达裁判文书或者告知处罚结果,保障未成年人在就学、就业、生活等方面不受影响。四是对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积极与社区矫正机构对接,定期回访考察,建立回访、帮教档案,针对倾向性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形成辐射广泛的维权和预防教育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如在审理贾某某诈骗案时,未成年被告人贾某某系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获取金钱,多次拨打诈骗电话,以办理退款等理由帮助他人骗取财物,给被害人造成巨大财物损失。承办法官在进行法庭教育的同时,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防范电信诈骗侵犯青少年成长空间,向其所在学校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校园管理,以案说法,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告知学校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对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学校收到司法建议书后积极回函,表示一定吸取案件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法治教育,共同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以来,家事少年审判庭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17件,适用缓刑7人,指定辩护人16人,邀请合适成年人1人,切实保障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审判模式,妥善处理涉少民事案件
审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时,充分听取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意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依托小雪花家庭教育指导站,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实行“庭审教育+家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家庭教育作为庭审固定环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有未成年人监护人未尽充分监护职责的,及时向其监护人提出家庭教育指导意见,“以案为引”为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辅导,优化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如在审理焦小某诉焦某抚养费案件时,焦某因矛盾与妻子张某分居生活,母亲张某带着未成年子女焦小某一同生活,分居期间焦某一直拒绝给付焦小某生活费,随着焦小某逐渐长大,生活教育开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母亲张某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又身患疾病,独自承担焦小某的抚养费非常困难。主审法官在了解案情后,本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判决焦某在婚内支付分居期间部分抚养费,同时针对焦某对未成年子女未尽到抚养教育义务的情况进行了教育引导,并发放了家庭教育令,使焦某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欣然接受了判决结果。
今年以来,家事少年审判庭共审结涉少民事案件381件,在进行法庭教育的同时,精准滴灌式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26份,家庭教育令4份。
三、延伸司法服务,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
坚持以“院校家”为载体,构筑“院校家共建”联动模式,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家事少年审判庭共有6名干警被辖区内6所学校聘为法治副校长,今年九月开学季,全体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为学生们送上开学法治第一课,同时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500余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以来共举办普法进校园活动9次,联合多个部门,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网络安全、青少年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主题内容展开普法宣传,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提升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道外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将进一步优化少年审判工作,为未成年人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实现国家监护与家庭监护有效衔接,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