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并不小,每一个“小案”的背后都关系着当事人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都连接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蕴含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法官,我妈妈是不是不要我啦,我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样被妈妈抱一抱,我想见一见妈妈……”近日,团结法庭的李法官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

这是近期受理的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原告小王从外地寄来的,打开信来真挚的话语润透着心田,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亲情的渴望、对母亲的思念、对思而不得的委屈与执着……稚嫩又深情的话语深深碰撞了同样身为母亲的承办法官李艳丽的心灵,她暗暗下定决心——不仅让小王在开庭时“见”到妈妈而且让他天天都能“见”到妈妈,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母爱的港湾中快乐成长,在母爱的呵护下天天绽放纯真的笑脸。
当日,李法官立即组织审判团队研判案件,分工负责,一面与小王委托诉讼代理人张律师电话沟通了解孩子学习、居住等生活现状,一面查找被告联系方式以便送达并尽快让孩子与妈妈“见面”,但诉状中载明的妈妈住址仅是户籍所在地,法官到该地址后得知其妈妈已多年不在此居住。法官拨打了通过关联案件查询找到的小王妈妈的联系方式,已处于停机状态。审判团队立即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查询常住人口状态及亲属关系,终于在民警及村“法律明白人”的帮助下找到小王姥姥的电话,从而联系了小王妈妈杨某某,杨某某虽同意给付抚养费但拒绝出庭应诉。


庭审现场
原来,小王出生一两个月时父母因感情问题不断争吵,其母杨某某一气之下带着小王回到娘家居住,双方分居一段时间后感情一直未能和好,在小王两岁时杨某某将小王送到其父亲家后一走了之。这些年,小王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爱护下从呀呀学语的孩童已长成高大帅气的少年,但母爱的缺失一直是他心底无法抹去的伤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爱的渴望更加与日俱增。为解决心底的烦恼在律师的帮助下其将妈妈诉至法院,想通过这个方式见一见妈妈,感受一下母爱的温暖。
为了圆小王的寻母梦,法官放弃了缺席审判的想法,以同为人母的感同身受,从多角度对杨某某进行劝说,终使其打消顾虑道出了苦衷——离婚后,她一直四处打工勉强糊口,早年与孩子奶奶有联系知道老人把孩子带的很好,自己心里也很放心,因意外弄丢了电话号码就断了与老人的联系,后来她又再婚生子为不影响新家的稳定也就没再与儿子联系,但心底也时时想起儿子,现不仅同意在能力范围内给付儿子抚养费,而且同意给付前十年的抚养费。为早日实现小王“见”妈妈的梦想,在法官的见证下杨某某与小王添加了微信,小王在微信里激动的说:“我一下见到两位妈妈——自己的妈妈和‘法官妈妈’,我再也不是别人口中的野孩子了”杨某某也诚挚地邀请儿子放假时来新家做客,而且告诉小王家里的小弟弟一直知晓他的存在,天天念叨给哥哥留好吃好玩的,妈妈心底从来没有忘记他。

在李法官的协调下,母子添加了微信好友
并在庭审现场进行视频通话
抚养费易得,母爱难寻。回想办案的过程,法官颇有感慨,看似一个“小案”,却关乎着小小少年的健康成长,古语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案”连着民心,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办理,无论任何一个“小案”,都应当以“如我在诉”之心慎思明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小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