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收在即,道外区法院团结法庭仅用1日时间化解了10件因拖欠农民劳务费引发的纠纷,及时而有力地回应了辖区群众对多元司法服务的期待与需求,用心用情守护秋收好“丰”景。
欠薪两年谁来管
8月中旬,10位村民到团结法庭诉讼服务窗口咨询立案流程。村民称曾临时受雇于团结镇某村委会,工作完成后村委会出具了劳务审核结算单据后一直未付劳务费,拖欠金额几千元至十万元不等,至今已两年有余,经多次催收仍不支付,秋收在即本就忙碌,诉讼维权实属无奈。立案窗口干警耐心接待、详细听取案情后,劝解村民平复情绪,指导书写起诉状、准备材料,并开通绿色通道,当日立案受理,案件以最快速度分配到办案法官手中。
账面无钱也犯难
办案法官梳理案件共性问题后,立即向被告村委会送达并展开调解工作。该村委会主任表示,村里也有苦衷,目前账户内无钱可付,即使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对外付款也需要逐级申请、按照请款流程办理,现阶段不具备主动给付的条件。按照以往处理类似情况的经验,即使达成调解承诺主动付款,也会因为审批流程进展缓慢等不可控因素导致不能按时支付,无疑将加剧与村民的矛盾,不如被动等待法院处理,村委会将尊重判决结果、通过强制执行程序付款。
多方联动巧调解

案件事实没有争议,有调解的可能,然而村民已经等待两年之久,早已对村委会失去信任,从情感上无法理解村委会的难处。欲解“薪”事,先解“心”结。8月27日上午,办案法官、法官助理与镇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调解团,携带卷宗材料到村委会现场调解,再次展开劝解。
办案法官及助理从法律规定出发,逐案释法说理,向双方分析诉求的合理性、证据的证明力,讲解诉讼费的负担规则以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镇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则发挥了解村屯、熟悉村民的优势,劝解双方能够珍视情感、以和为贵、冷静解纷。在调解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村民同意放弃利息并给予15日宽限期,村委会也表示将立即履行审批流程按时给付,避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后当场签署笔录,法官根据一致调解意见制作调解书并现场送达,涉案总金额达35万元的10件劳务合同纠纷得以在一天内柔性化解。村民表示,解决了压在心头已久的烦心事,终于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即将到来的秋收上,也理解了村干部的难处,今后仍然会配合村委会的各项工作。
朴实的农民在肥沃的黑土地辛勤耕耘着,法院干警亦在司法为民中不懈坚守,守护粮食安全“压舱石”。今后,道外区法院将继续当好法律引路人、法治护航者,不断优化创新解纷机制,用心用情守护龙江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