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网

Harbin Daowai District People's Court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官,要不是你,我恐怕这辈子也等不到这通电话了!”

  发布时间:2024-11-07 08:54:13



 盖雪莲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 家事少年审判庭 副庭长、一级法官


 “法官,要不是你,我恐怕这辈子也等不到这通电话了!”判决送达的那天,王兰握着我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1993年,王兰与刘强恋爱后结婚,并生育一子刘小力。后王兰与刘强离婚,刘小力随刘强共同生活。1996年8月、2001年11月,刘小力两次起诉王兰追索抚养费,王兰与刘小力母子二人疏于往来,双方矛盾日益加深。2023年,王兰因赡养问题将刘小力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因王兰提供刘小力的地址为2001年时的旧地址,提供的电话无法拨通,案件办理难度加大。考虑到王兰长年独居且生活缺少保障,我和助理通过线下调查、线上协查并行的方式终于取得刘小力的联系方式。但得知被诉后的刘小力对抗情绪激烈,声称不想与王兰见面,并表示不会出庭应诉。

 为化解双方矛盾,我多次通过电话与双方进行庭前沟通。在耐心劝解及释法后,刘小力还是选择以向法庭邮寄答辩状的方式应诉。开庭当日,王兰面对空荡荡的被告席,内心如同被投入一颗巨石,始终难以平静,庭后多番电话向我哭诉往事。

 最终,依照法律规定,我支持了王兰的诉讼请求,并结合双方意愿,确定了抚养费的数额。但作为一个母亲,我理解王兰的心情,也觉得我的工作不应该在这里就停止。为真正化解双方矛盾,缓和母子关系,我通过微信向刘小力留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赡养父母不仅是每个子女应尽的法定强制义务,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案件随着判决书的送达告一段落,但希望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得到改善,无论过去发生什么,血肉亲情不会改变。赡养老人不仅是经济上的供养,还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子女的关心。孝字当前,子女应眼光长远,搁置争议尽其所能,父母也应平等尊重子女,要换位思考。希望你们重塑亲情,同行的人生路上感受到更多温情的风景。

 判决书送达王兰的时候适逢母亲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王兰握着我的手,连连感谢办案团队在案件之外默默所作的一切,就在母亲节当天,儿子终于主动给她打了电话。她激动得热泪盈眶:“法官,要不是你,我恐怕这辈子也等不到这通电话了!”久别的亲情找回来了,迟到多年的母亲节也终于盼到了。(本文所有当事人均为化名)

法官后语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故无论父母是否离异、关系亲疏、赡养人经济条件如何,在非法定特殊情形下,子女均不可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