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的教室里迎来了一位“特别老师”,道外区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李丹丹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安全课,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带领孩子们开启闯关挑战,传授“法治秘籍”,在互动课堂中解锁自我保护“超能力”,助力孩子们筑牢安全防线。
关卡一 小小勇士,向霸凌勇敢说“不”!
“如果同学给你起外号,如果同学孤立你,这算不算霸凌?”授课伊始,李丹丹通过小故事抛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详细讲解了“校园霸凌”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危害,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校园霸凌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自身也要对其承受严重的后果。李丹丹着重讲解了如何应对霸凌,鼓励同学们遇到欺凌时,要冷静的拿起法律盾牌保护自己,勇敢说“不!”

秘籍传授
面对霸凌“三步法”:大声拒绝、寻求帮助、保留证据。
关卡二 火眼金睛,对网络信息画“?”
“扫码免费领游戏皮肤可信吗?”“填写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免费领取礼物可信吗?”“陌生网友想要见面怎么办?”结合当前未成年人面临的网络安全隐患,李丹丹通过真实案例改编的“网络陷阱选择题”,引导学生们识别风险。学生们纷纷踊跃回答:“不信!不要!不出去!”趣味问答后答对的小朋友们都获得了小礼品。

秘籍传授
遇到网络“四步走”:先画问号,谨慎点击,拒绝诱惑,关网告知。
关卡三 安全盾牌,拿起法律武器“防”
“路上遇到陌生人求助如何应对?”“面对不懂的法律问题怎么办?”别着急,别慌张,法律援助帮你忙,记住安全语录“不透露:姓名、学校、地址、手机号;不轻信:中奖、领取、免费、陌生人。”随后李丹丹向孩子们发放了“安全盾牌卡”,让他们写下自己信任的成年人的联系方式,并学习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
秘籍传授
碰到难题“五步法”:注重隐私,记下难题,询问老师,告知家长,拨打热线。
通过讲解案例和设置问答环节,增加学生代入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问题,鼓励他们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学生们通过此次法治小课堂,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了对于法律的兴趣,同时更增强了法治意识。
课程尾声,同学们说“原来法律不是冰冷冷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超级盾牌!”大同小学校孙老师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方式,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易懂,孩子们真正学会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十三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第七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