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网

Harbin Daowai District People's Court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儿童节特辑|让法治的阳光温暖孩子的童年

  发布时间:2025-05-30 09:18:57


 破碎婚姻中的“欠条”
 刘某与李某曾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双方育有一名患有脑瘫的孩子,但婚后生活的琐碎、养育残疾孩子的压力逐渐将两人的感情消磨,刘某与李某于2020年协议离婚。考虑到女方没有稳定工作,可能难以抚养患有疾病的孩子,而男方做生意收入稳定,双方约定孩子李小某归父亲李某抚养。
 离婚后,李某因经营不善导致负债累累,先后三次向刘某借款15万元,李某向刘某出具借条。今年初,刘某突然手持借条来到道外区法院起诉李某偿还借款。

 调解室里的“录像机”
 婚姻的围城虽已斑驳倾塌,稚嫩的小手却始终牵着血缘编织的红线,在残垣断壁间架起一座温暖的桥梁,孩子的牵绊给调解留下了空间,但在第一次调解时,李某情绪激动:“我生意失败不是我不努力工作,是经常要陪着孩子做康复治疗导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她现在让我还钱,这不是逼我吗。”刘某也很委屈,认为自己当初省吃俭用借给李某钱,但自己现在生活压力也很大,所以才来法院起诉李某还钱。
 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吕法官决定采用“情感唤醒法”,在调解室内吕法官借用李某的手机,给刘某播放李某陪着孩子做康复治疗的视频,看着孩子从无法行走到一点一点蹒跚学步,刘某和李某都不禁热泪盈眶。

 解纷背后的“承诺”
 待双方当事人情绪稳定下来后,吕法官趁热打铁对刘某说:“你们离婚时,李某体谅你没有稳定收入主动承担孩子的抚养权,而你也体谅他的不容易,借钱给他周转生意,这么多年即使生活困难也从未拖欠过抚养费,你们双方的情分,比这张借条更珍贵呀。”刘某拉着吕法官的手哭着说:“吕法官,我明白了,他过得好孩子就好,他不好孩子也跟着遭罪,这个钱我不要了,而且我每周六都跟他一起去陪着孩子做康复训练!”李某也承诺,虽然欠款刘某说不要了,但是只要自己生意挣到钱了,一定会慢慢把钱还上的。

 这一对曾经的夫妻在调解室相拥而泣。


(图片由AI生成)


 调解后,吕法官持续跟进回访,如今李某租了门市干起了小买卖,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随时照看,刘某也依约每周六和李某一起带着孩子做康复治疗。这起看似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在法官的巧妙调解下,不仅化解了债务矛盾,更让亲情的纽带重新连接,让法治的阳光温暖孩子的童年。

(图片由AI生成)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五条 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债权债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但是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拒绝的除外。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