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道外区法院携手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系列法治教育活动,通过“参观+法庭教育+心理辅导+座谈”四维联动,让司法保护、家庭关爱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频共振”,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01 沉浸体验:感受司法阳光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依次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多元解纷中心等场所,通过实地观摩和观看宣传片,全面了解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审判流程及工作成果。师生们“零距离”感受司法的庄严与透明,对法院工作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02 深度对话:凝聚保护合力

“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当家庭教育缺失,司法和学校如何介入?”……座谈会上,道外区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徐凤杰与哈工程人文学院法学系主任袁雪、副教授赵融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对话。“法治教育怎样走出课堂?”“院校合作如何做实做深?”双方不仅剖析现实困境,更碰撞出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明确了下一步教学实践、实习实训等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

紧接着,刘雪娇法官以即将开庭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引,细致解析法律条文与审理逻辑,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课。师生们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与司法的严谨,也为后续法庭教育及心理疏导奠定了良好基础。
03 温情庭审:触摸司法温度

在这场特殊的法庭教育中,两位老师与未成年被告人及其父亲进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其犯罪动机与家庭环境,并针对性提出未来建议与帮扶措施。通过专业心理疏导,被告人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真正认识到自身错误。“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会被封存”“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有什么想做的职业?”……大学生志愿者以同龄人的思维和语言向被告人分享成长经验,鼓励其积极改造、重返社会。

法庭向未成年被告人的父亲送达了《家庭教育令》《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指导其掌握与未成年人沟通的方式方法,敦促家庭教育缺位的父亲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服务基地成立以来,通过研讨座谈、庭审观摩、结对帮扶等方式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有效提升了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法律从纸上走进未成年人的心里,守护每一个少年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