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恺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二庭二级法官
“张法官,谢谢你,这些年我不是不想还,是真遇到了困难,这次银行同意我分期,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那天,在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信贷中心特设的“调解室”里,我一口气调完了三起案件,当事人老李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次一定要依约按时还款,快回家照顾你母亲吧!”我也如释重负,和他挥手告别。
事情还得从两月前说起。那天我在办公室翻阅新收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卷宗,打电话逐一核实案件情况,其中三起案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三起案件,六个被告,背后是几个家庭的现实困境。
第一起案件中,两名被告合伙经营汽车租赁公司,贷款后资金周转不灵,其中一人还远在外地,无法到场;第二起案件被告人是一对母子,儿子工作变动、母亲突然患病,儿子需要照顾母亲不能长时间离家,双重压力让还款变得困难重重;第三起案件被告人曾是一对夫妻,离婚后女方送外卖维生,男方独自照顾三岁女儿,两人虽缘分已尽,却仍共同面对债务压力。
“他们确实有实际困难。”撂下电话我的心情也有点沉重。考虑到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办公地点距离当事人居住地较远,为了不增加当事人的诉累,我决定通过“云审”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解。经过一番沟通,调解地点就设在了距离当事人较近的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信贷中心,让不能到场的人通过屏幕参加调解,让能够到场的人安心坐在调解室。




调解当天,我和书记员提前赶到了银行,简单布置了“调解室”,调试好了电脑和网络。各方就位后,银行方面当场核算欠款并向上级申请还款方案授权,我一边向被告人释法明理,一边根据不同案件当事人的不同情况与银行积极沟通,确定相应还款方案。最终,三起案件全部达成一致调解意见:银行同意三起案件的被告分期还款,被告们也郑重承诺将尽力履行。
“咱们今天工作还挺顺利的,8月的‘尔滨’天气真好!”从银行回单位的车上,书记员和我说道。是啊,今天阳光正好!
法官后语
我常常想,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被怎样对待?法官不能只会判,更要会解,从案件办理的细微处传递出司法的温度与智慧。纠纷无小事,每一件都关乎生计与民生;调解虽不易,但其背后所承载的却是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