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解双案结,道外区法院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同时收到了来自同一家公司的锦旗,一场跨越十年的涉企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一场纠纷 跨越十年
A公司与B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道外区法院,2015年,本院依法判决B公司应返还A公司材料款63万余元。判决书生效后,A公司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几经调查,始终未能查找到B公司可供执行的财产。2025年,A公司以B公司现股东范某、原股东C公司抽逃出资为由,向法院申请追加两者为被执行人,并依法提起了执行异议之诉。
难关重重 破题突围
案件刚一受理,就遇到两大难关:C公司收到诉讼材料后否认抽逃出资,不同意A公司的诉讼请求;而另一当事人范某,因缺少有效的送达信息,送达一度遇到阻碍。但这并没有难倒承办法官马晓辰,她通过查询关联案件、调阅相关卷宗、调取户籍信息等方式多方查找,最终成功向范某送达诉讼材料。由于范某现已身患重病,无法参加庭审,范某家属作为其代理人表示对本院2015年作出的生效判决有异议,认为B公司不应向A公司返还材料款。
考虑到范某现居外地,身体状况欠佳,且本次纠纷系2015年已审结案件的衍生案件,为实质化解双方长达十年的纠纷,承办法官并未局限于“执行异议之诉”这一案由就案办案,而是拓宽思路、积极作为,决定从实质解纷的角度开展调解工作。一方面,多番向范某一方释法明理,法理与情理相融合,引导其着眼长远,算好“经济账”和“信誉账”;另一方面,帮助A公司看清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诉讼及执行风险。渐渐地,范某一方态度软化,愿意调解;A公司也同意让一步。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约定由范某一方分两期在一个月之内向A公司支付材料款50万元。
联动解纷 兑现权益
和解达成只是起点,兑现权益才是目的。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的方式化解双方纠纷、兑现企业合法权益,承办法官立即与原案执行法官联系,审执部门高效配合,迅速沟通双方和解情况,商定时间,指导双方签署执行担保协议。签署协议当日,在执行法官张建伟的主持下,范某一方当场支付首期材料款20万元,剩余款项30万元现也已自动履行完毕。
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最终撤诉,执行案件亦顺利结案,一场跨越十年的纠纷,至此彻底化解。事后,A公司分别为审判部门及执行部门送上锦旗,并表示:“没有你们,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回款,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是道外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审执联动、协同解纷,帮助企业挽回损失,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以司法之力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