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网

Harbin Daowai District People's Court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联手拆了这堵“心墙”

  发布时间:2025-11-10 08:35:12



 “以后还是好邻居!”“任大娘,刚才说话冲了,您别往心里去。”调解室里,任家老人紧紧握住高家大儿子的手,此刻,横亘在两家人心头两年之久的“心墙”轰然倒塌,曾经僵持不下的宅基地纠纷划上了一个温情的句号。

 永源镇某村的高、任两家本是和睦互助的好邻居,矛盾的种子源于多年前高家老父亲将一部分宅基地交由隔壁任家使用。随着高家老人离世,高家子女希望收回这块土地,而任家则表示曾支付过相关费用不予退回,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为这事,我们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心累啊。”高家子女来到永源法庭立案时,道出了两年来两家人心中的那根“刺”,一方小小的宅基地,仿佛砌起了一堵高大的“心墙”。

 考虑到这一纠纷既涉及邻里宅基地纠纷又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一判了之”只能为纠纷画上法律上的“休止符”,但“心结”难解,乡谊难续。为从根源上化解这场纠纷,永源法庭迅速启动“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联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组建起一支专业的调解队伍,希望通过先行调解实现实质解纷。


 调解现场,两家人首次坐到一起,双方情绪犹如决堤的江水一度非常激动。高家的大儿子厉声质问:“趁着我们子女不常在家,占用我们家宅基地这么长时间,你们老任家不是欺负人么?那是我们家的宅基地,赶紧还回来!”

 “法官,你们评评理,这块地我们在九几年的时候给过他父亲钱的,好几百块在当时也不是小数目。虽然这么多年条子弄丢了,但是事是这么个事,要不他们老高家也不能让我们用这么多年。”任家老人声音颤抖地说道。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两家人交锋的话语此起彼伏,积压两年的委屈也充分释放。

 眼看气氛紧张,张法官及时介入:“大家都先平静一下。高家大哥,您的心情我们能理解,祖上留下的地,确实有感情。任大娘,您也说出了多年的心里话。今天咱们不是来吵架的,是来解决问题的。”

 见双方情绪稍有缓和,综治中心将事先调取高、任两家宅基地权属情况进行说明,村委会现场阐述了本村宅基地历史脉络。

 调解团队采取“背靠背”谈话方式。法官把高家大儿子请到一旁,轻声说道:“宅基地所有权是村集体的,子女可以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但是你们家宅基地上的房屋多年前已经拆除了,我理解你们心里的疙瘩,但是从法律角度上讲,这样是行不通的。”听了法官的解释,高家大儿子的眉头微微皱了皱。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紧接着说道“咱们农村最讲人情,任家用了这么多年,村里人都知道,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记得你们父亲在世时,两家经常互相帮衬,这些情分,难道真要因为一块地就断了吗?”村干部趁热打铁。


 任家老人年岁已高,在调解现场情绪激动难平,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法官将任家子女单独请至楼道,耐心地解释“长期使用不等于合法所有,你们家说曾经有宅基地‘买卖’,也就是法律上所讲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这件事的举证责任在你们家这儿,要是提供不出证据,搞不好还要给高家再付一笔占有使用费,到时候这笔账就更难算了,而且老人岁数这么大,为着这点纠纷一起折腾,老人身体也吃不消啊。”

 调解室里,派出所的民警给老人递上一杯热茶,“咱们换个角度想,高家要是愿意坐下来谈,说明也念着旧情。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岂不是更好?”

 经过多轮推心置腹的沟通,双方心中的“坚冰”逐渐消融。法官把双方重新请到一起:“我提个建议,高家兄妹几个现在长期在外工作,要不就把争议的宅基地转让给任家使用吧,任家也给高家适当的补偿。这样既尊重历史,也照顾现实,你们看如何?”高家大儿子沉思片刻:“法官说得在理,我们也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任家儿子接过话:“这个方案我们能接受,毕竟用了这么多年。”

 在高家子女同意以5,000元价格将争议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任家的那一刻,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场近两年的纷争,终于在互谅互让中圆满“收官”。

 基层调解就像绣花,要的不仅是法律功底,更是耐心和智慧。一次温情的调解不仅解决了宅基地的使用权问题,还消弭了邻里间多年积怨,这道曾经难以逾越的“心墙”被联手拆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永源镇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关闭窗口